貼暖寶寶致潰爛!“糖友”謹防低溫燙傷
晚上睡覺總是感覺腳冷,73歲的宋婆婆幹脆貼暖寶寶取暖,結果一覺醒來腳被燙出大水泡
晚上睡覺總是感覺腳冷,73歲的宋婆婆幹脆貼暖寶寶取暖,結果一覺醒來腳被燙出大水泡,想著過年又不願去醫院,拖瞭幾天後出現嚴重潰爛,險些截肢。1月26日,記者從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瞭解到,春節期間該科每天都會接診糖尿病足的患者,主要與過節期間飲食不註意導致血糖“失控”,以及取暖不當有關。宋婆婆傢住漢口,患有糖尿病十多年,血糖控制得時好時壞。春節前,武漢持續低溫天氣,晚上睡覺總感覺腳冷,她就貼瞭兩張暖寶寶在腳上,然後迷迷糊糊睡著瞭。次日早上醒來,她發現暖寶寶還貼在腳上,撕下來一看,腳背被燙出瞭一個長約5厘米的水泡,但她自己卻沒有感覺,想著過年又不願意去醫院,就自行在傢裡把水泡挑破,簡單消毒處理。春節期間,宋婆婆心存僥幸,在傢大吃大喝瞭幾天,認為放縱幾頓沒關系。後來,她發現燙傷的位置一直沒有愈合,還開始潰爛、流膿,這才在傢人的陪同下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經過醫生診斷,確診為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高達24mol/L。由於感染嚴重,不及時控制感染可能造成截肢的嚴重後果。為瞭保住患者的腳,內分泌科糖尿病足診療專區的醫護團隊為她制定瞭全面系統的治療和護理方案,積極給予降糖、抗感染、傷口護理等治療。該院內分泌科主任王中京介紹,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過年也是一個“坎”,患者很容易出現血糖控制不好的情況,然後出現糖尿病並發癥或加重並發癥的情況。雖然暖寶寶、熱水袋的溫度並不算太高,但如果皮膚長時間直接接觸,也有發生低溫燙傷的風險,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大多數都伴有周圍神經病變,神經末梢比較遲鈍,對溫度、刺激不敏感,很容易在“渾然不覺”中被燙傷。專傢提醒,在寒冷的冬季,糖友最好不要長時間使用暖寶寶、熱水袋及電熱取暖器等取暖物品,以免發生低溫燙傷,引發糖尿病足。若需要用熱水袋,註意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過久,更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最好在中間墊上毛巾等,取暖物品不要長時間放在身體同一個位置。節假日期間,糖友更應註意多監測血糖,保持規律作息,合理飲食,按時吃藥,適當運動,隨時觀察腳部皮膚的狀況。一旦出現燙傷,哪怕隻是一個小水泡,也不要自行挑破,應及時到醫院處理,避免造成感染等嚴重後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g.tw/2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