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氣溫”沖破”20℃ 春捂還要繼續嗎?
本周北方多地氣溫回暖,北京地區最高氣溫將沖至23℃。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可
本周北方多地氣溫回暖,北京地區最高氣溫將沖至23℃。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可大熱天的,還要繼續“春捂”嗎?北京市隆福醫院心血管內分泌科主任蔡松表示,冬春交替,氣溫變化不定,對血管收縮和舒張產生一定影響,誘發心絞痛等疾病。“盡管該季節不建議人們著急減衣物,但人們一般以15℃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逐漸減衣服瞭。”蔡松認為,“春捂”並非針對身體的某個部位,而是讓整個身體對溫度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不要太早脫衣服,即使感覺有一點熱或微微出汗,也不要立刻減少衣物。”那麼,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風濕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春捂”應該註意些什麼?老年人穿衣遵循分層保暖法“氣溫變化不定,容易造成血壓波動,還可能出現心絞痛和心臟。”蔡松指出,春季溫度逐漸提升,但溫差加大,而且波動性強;白天日照增長,情緒也容易產生波動,且老年人對溫度和環境的適應性比較慢,建議外出時,衣服做分層保暖和防風,比如裡面穿著秋衣,外面套一件薄衛衣或毛衣,再加一件外套,這樣可以根據天氣情況適當增減衣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運動時略減衣物除分層保暖和防風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在運動時略減衣物。蔡松建議,應選擇陽光充足時運動,如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心腦血管疾病相對嚴重的患者,如高血壓病或心臟病不穩定時,以散步為主,外出運動一定要保證鞋舒適、適合運動,衣服可以比平時穿得稍微少一點。風濕病患者“春捂”各有重點“春捂”的時間、程度要依體質而定。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濕科副主任醫師韋尼建議,風濕病患者或病程長久、體質較弱的風濕病患者,“春捂”的時間可以長一些,厚衣服也可以適當多穿一些;中青年風濕病患者“春捂”的時間可以短一些,厚衣服也可以適當少穿一些。不同患者保暖部位也各有重點。韋尼指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手足是最需要保暖的部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做好頸、腰、胸椎等脊柱關節保暖最為重要。此外,頸部、腰部、肚臍、足底等是最易受寒濕邪氣侵襲的部位,在“春捂”時也應該重點關註,圍巾、護腰、毛衣、棉鞋都是必需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g.tw/23547.html